English

逛厂甸

2001-01-2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夏桂廉 我有话说

时隔30余年,北京春节庙会之一的厂甸今年恢复了。

厂甸庙会源于清代乾隆年间,到民国时期已形成中国四大庙会之一。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厂甸庙会停办。伴着新千年的脚步,这一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再现京城。

今天已是蛇年正月初五,天气晴好。上午11点,当记者来到厂甸所在地——北京和平门南新华街时,这里已是一派万众欢腾的热闹景象。

南新华街口,路东搭起一个长方形舞台。台上,5个巨大的塑像娃娃在放鞭炮,庆新春。其后,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风车,上面彩色的三角旗在风中飘动。路西是一个三角形的大屏风,上面记载着厂甸的来历。路口中央,一队舞狮队在锣鼓的伴奏中,翻腾跳跃,精采地表演着,引得观众围了密密实实的一圈。

记者随着人流慢慢地向前走着。路旁各色各样的小摊鳞次栉比,摊上的商品五花八门。食品:有柿饼、瓜子、红枣……,最有代表性的是糖葫芦,红红的山楂果,蘸上冰糖亮晶晶,一串串插在草台上煞是喜人。卖棉花糖的小贩像是魔术师,摇着机器,一会儿如白絮般的棉花糖就团成了一个大球,乐得孩子们争着买。

当然,更吸引人的还是那五彩缤纷的民俗文化商品,风筝、风车、拨浪鼓、绢花……风筝有的成鹰形,有的做成蝴蝶状,风车摊前,在阵阵春风中,小贩的叫卖中,风车哒哒地响着。今年是蛇年,不少小贩卖起工艺品蛇。那蛇维妙维肖,用线拴在小木棍上。用手动动,卷曲的蛇形,竟弹簧般窜出,冷不丁真有些吓人。在一个“老玩意儿又回来了”的横幅下,几个小贩在推销他们的“魔术翻花”,这玩意儿看着很简单,两个小棍儿上面贴着一些折叠的彩纸,然而它却能翻出21种花形。卖空竹的摊点像是不多,但记者还是看到不少年轻人高兴地拿着新买的空竹。小拨浪鼓制造简单,但价格不低,15元一个,小贩的生意仍很好。人流中,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,你不时可听到咚咚的拨浪鼓声,风车的哒哒声……。庙会像是有神奇的魔力,一下子就把千百种民俗文化商品聚集到一起,使人在这民俗文化的长街上目不暇接。

记者观察逛庙会的人们,多是衣着朴实的百姓,他们扶老携幼,欢天喜地。男孩拿着风车、气球,姑娘举着一把把绢花。有的还用轮椅把年已高龄的老人推来,一睹庙会的风采。

南新华街的南口,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舞台,横幅上写着“天桥老艺人绝活表演”。台上正在表演“双簧”,两位满头染霜的老人,一位涂着花脸顶着小辫在前台表演,一位穿着长衫在后念台词。他们俏皮、幽默的台词与滑稽可笑的表演不时惹得观众发出阵阵笑声。虎坊桥口,已是庙会的尾声。湖广会馆前,小摊的彩棚一排排,地方小吃的叫卖声不绝于耳。北京工人俱乐部前放着一面大鼓,来自河北沧州的艺人表演队员身着彩装,用力地敲着。鼓声咚咚,更增添了节日气氛。

回望南新华街,远处琉璃厂过街天桥正中一南一北挂着两个巨大字标,上面各写着“春”“福”二字。春、福道出厂甸庙会的主题,更道出人民的心愿。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春天长驻,我们的人民幸福永远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